新闻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动态 > 健康科普 >

新闻动态

【黄医科普】食源性疾病如何预防

发布时间:2023-12-01 18:54

一、什么是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通俗的讲就是“吃出来的病”,其致病因素有化学性的、生物性的、动植物性的等。

图片


食源性疾病不仅仅是日益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也是食品安全问题的首要重点。食源性疾病不断增加的原因十分复杂,都与经济快速发展有关。其中,食品工业的规模化发展、食品流通的广泛性、农场生产模式的改变是导致食源性疾病发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


一张图了解食源性疾病的临床表现

图片


二、食源性疾病的传播途径

食源性疾病的传播途径通常为粪-口传播,也可通过呕吐物传播或感染者直接传播等,传播性一般不强。


三、食源性疾病的分类

1.细菌性:以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蜡样芽胞杆菌、大肠埃希菌、志贺氏菌(痢疾、菌痢)等最常见;

2.化学性:如食用喂养过瘦肉精的猪肉、误食亚硝酸盐等;

3.有毒动物:如河鲀鱼(河鲀毒素)中毒、贝类毒素中毒、青皮红肉的鱼(组胺中毒)等;

4.有毒植物:如菜豆类(皂素、血清凝集素)中毒、新鲜黄花菜(秋水仙碱)中毒、发芽土豆(龙葵素)中毒、果核仁(含氰甙类植物)中毒等;

5.真菌及毒素:如霉变甘蔗(3-硝基丙酸)中毒、赤霉病麦(镰刀菌毒素)中毒等;

6.病毒:甲、戊型肝炎病毒(如:毛蚶)、诺如病毒(近年来食源性疾病主要原因之一)

7.寄生虫:如使用被畜肉旋毛虫、淡水鱼(虾)肝吸虫、猪囊(绦)虫等寄生虫污染的食物


四、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

预防食源性疾病并不复杂,牢记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食品安全五大要点》,就可以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五大要点具体内容如下:

1.保持清洁:是指加工、制备食物之前,制备食物过程中,处理生的肉、禽、海产品、蛋和菜之后,如厕之后,接触宠物、处理垃圾之后,以及处理熟食之前和吃饭前,都要洗手。洗手时要用流动水和肥皂水彻底清洁。同时要清洗和消毒用于准备食品的所有场所和设备。

2.生熟分开:是指应将生肉、禽、海产品与其他食物分开,单独存放;加工食物的容器、厨具要生熟分开;处理生食应用专用的案板和刀具,避免生熟食物相互接触,交叉污染。

3.烧熟煮透:是指肉、禽、蛋和水产品类等食物的微生物污染风险通常较高,一定要烧熟煮透;熟食室温放置后再食用,要二次加热;从冰箱里取出的生冷熟食,特别是剩饭剩菜,也不能直接食用,一定要彻底加热,蒸、煮、热透。

4.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是指熟食在室温下存放不宜超过2小时,未食用完的食物要及时放入冰箱。生肉类不要反复冻融,冰箱取出的食物要彻底加热或者清洗干净后再食用。

5.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是指食品制作的全过程要使用安全的水,不用未经处理的河水、雨水和雪水加工食物;要从正规渠道购买新鲜的食材,不吃过期、变质的食物。同时坚决不吃野味,不食用未经检疫的活禽畜。另外要注意餐具卫生,养成用餐使用公勺公筷的好习惯。

图片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