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动态 > 医院新闻 >

新闻动态

黄河中心医院2021年获奖医师风采事迹

发布时间:2021-09-03 19:29

黄河中心医院优秀医师

张延蕊,黄委会黄河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长期从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临床工作。擅长感染性疾病,呼吸睡眠暂停,慢阻肺,支气管哮喘,肺间质纤维化,肺结节,肺癌及呼吸危重症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广泛开展支气管镜的临床应用,提高了胸膜疾病的诊治水平。擅长经鼻高流量湿化仪应用抢救呼吸衰竭病人,减少插管率。担任河南省呼吸与危重症学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呼吸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循证医学分会委员,全国第一批“培元”感染性疾病培训组学员.曾先后发表国家级,省级论文10余篇。2020年获水利部,河南省“抗疫先进个人”称号。

科室组建之初立即制定了发展规划“加快提高人员专业能力,提高科室服务水平”。医护按不同专业方向分组,同时分批分次送出去学习,让大家工作觉得有干头。督促全科人员多读书,多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展现出“呼吸科人”的风采。多次牵头全院多学科的“MDT”学术活动,带动提高了疑难病的诊治能力。建立呼吸之家公众号,使外界更好了解黄河中心医院呼吸科。辛苦的付出终有回报,黄河中心医院呼吸科终于得到病人及业界同行的逐渐认可。感染性疾病学组,慢病管理学组,呼吸睡眠学组都步入正规。截止2020年底,近8个月时间在全科努力下完成纤维支气管镜81例,其中首次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胸腔镜检查根本上提高了胸膜疾病的诊疗水平,肺功能的测定242例开拓了呼吸慢病管理,提高了慢病管理水平,同时为手术科室术前评估提供了依据,睡眠呼吸暂停监测90余例,填补我院呼吸睡眠疾病诊治及管理空白。建立坦诚服务理念,全科上下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改变自己,学会医患之间,医护之间,同事之间的沟通交流,创造团结有爱,积极向上的科室氛围。正当此时我们接到了省卫健委转发下达的国家卫健卫的红头文件,要求呼吸科尽快完成“PCCM”规范化建设,也就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规范化建设。对于刚成立的科室来讲这种要求真是难上加难。眼看2020年底过完,临近2021春节,大家都欢天喜地迎新春。我心事重重。当时我打电话联系一家三甲医院呼吸科主任,想取取经。电话那头说了句“你们医院行不行啊”?我听后心里五味杂谈,说了句“排除万难也要行”。匆忙过完春节,全科立即进入备战状态。在不能影响科室正常工作同时,同事们加班加点,夜以继日的忙碌着。请专家多次进医院指点,我们又走出去参观学习。逐字逐条比对标准,全科利用休息时间多次实地演练,其过程的艰辛无以言表。当最难的时候想放弃,可是上有院领导大力支持,下有全科同事众志成城,放弃了对谁都无法交代。最终,排除万难迎来了2021年6月30号国家卫建委委派的广东省呼吸科专家组的评审。评审结束,我们的工作得到专家组的肯定,也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不管怎样,我可以无愧于心的说“我们尽力了”。老天就是这样不让你有半点闲暇,7月20号郑州遭遇了突如其来,百年不遇大暴雨的袭击。眼看院区的水越来越深,呼吸科在一楼,科室病人及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我立即组织科室人员用废旧的棉被,砖头,石板堵塞侧门。进出科室大门铺垫防滑毡,每个病房查看电源插头,用电设备,查看有没有漏雨墙面,千万不能出任何疏漏啊!食堂停电不能正常供应饭食,病人及在科里同事吃饭怎么办?这些都要安排好。我整整在科室住了五天,期间呼吸科财产,人员全部安全,医疗秩序正常进行。脑子紧绷的弦还没松,7月31号郑州又遭受了新一轮新冠疫情的袭击,全市停摆。我们作为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的冲在了最前线。全院的兄弟姐妹一次次去高风险地区核酸采样,我们留守医院保护大后方的安全。发热门诊无疑是哨卡,除了每天接诊院外人员数以千计的核酸采样,还要负责全院职工,保安,保洁,在院病人,陪护的核酸采样工作,周而复始。另外,还要接诊发热病人。我每天白天去发热门诊巡视,查看工作流程,防止哪个环节疏漏。夜间电话声不绝耳,会诊病人,解决突发性问题。再就是留观过度病房,留观的有红码的,黄码的,有封控区来的发热病人,有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有啼哭不止的孩童等等所有问题都要妥善解决。除此呼吸科还承担了五轮黄委会委机关及部分下属单位的核酸采样工作,认真的工作态度,熟练的操作得到委领导的高度赞扬。

今天,我们的城市又重新出发,我本人也会带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紧跟时代的步伐,更加努力工作,不负时代,无愧医者的称号。


杨坤,男,副主任技师,检验科副主任,2002年毕业于蚌埠医学院医学检验检验专业,现任河南省医学会检验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微生物学会临床微生物专业委员,河南省医院协会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分会第一届委员,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检验经验。二十年来一直在医学检验一线,积极工作,刻苦学习,勤勤恳恳,把工作放在首位,努力为临床提供科学、准确的检验数据,为解除病人痛苦作出应有的贡献。尤其是在这次河南新冠疫情期间更是带领科室同事通宵达旦的工作,为取得疫情胜利作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一、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个人政治素养。

认真学习党章党规,争做好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政治上和思

想上始终同党组织保持一致,遵纪守法,清正廉洁,恪守职责,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严格组织纪律观念,坚决遵守医疗行业“九不准”。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大局意识,积极投身于医院和科室的改革发展。

二、加强业务能力的学习,以提高自己检验水平。

    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为前提,以增强理论知识为基础,努力提高业务水平,阅读大量业务杂志和书刊,利用网络资源学习检验新进展。面对专业知识的日新月异,更加注重专业知识和新技术的学习全面系统地掌握识,及时把握本专业国内最新学术动态和发展趋势。积极参加检验学活动和提高培训会,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来丰富自己的临床检验经验

三、注重质量控制,严把质量关。

满足临床对检验报告的要求,分析解决在标本的采集过程多环节,标本管理,检验方法等多种因素。为了保证实验的报告质量,必须对影响因素进行全面质量控制。积极参加河南省卫生厅临床检验中心及部分国家级室间质评,获得优秀成绩,为临床提供了高质量准确可靠及时的检验报告,得到患者与临床科室的信赖和认可。能严格按照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规范的操作,以谨慎的态度处理好每一个样本,和同事认真研究疑难问题,对检验结果和临床不符时,及时和临床沟通,以求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为临床一线提供可信数据。

四、医德医风和医疗质量方面。

        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待每一个来检查的患者,都能做到“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的相关规定为服务标准,努力服务好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的服务宗旨。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更好的为患者服务。严格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时通知临床医生,为病人诊治和抢救争取宝贵的时间。

五、加强和临床沟通,以求相互合作。

        一般情况下检验前的质量控制占30%左右,我把科室分成四个组,每个组负责几个临床科室,下临床沟通讲解采血管的先后顺序,讲解微生物标本应当如何正确留取等,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这样我们的检验结果更加准确,和临床相互交流,得到临床医生的认可。

       无论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还是在日常检验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筑起护佑人民健康的钢铁长城,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新时代医疗卫生职业精神。


魏建普,主任医师,1987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现郑州大学医学院),同年8月到黄河中心医院参加工作,从事临床工作约35年。先后在我院老干部病房、急诊科、心内科、康复科、内四科、消化科工作,2011年到内分泌肾内科工作至今。1997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脏病研究所进修学习。2006年在省人民医院肿瘤科进修学习。历任河南省肾脏病学会第四、第五、第六届委员,河南省风湿病学会第一、第二、第三届委员。现主要从事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和肾脏疾病的诊疗,尤其是糖尿病以及并发症的诊疗。


张洪亮,男,汉族,1973年8月出生,199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门诊部副主任医师。多年来,他用真诚爱心和精湛医术,战斗在救死扶伤的前沿阵地,生动诠释了党员初心和医者仁心。“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2020年,荆楚大地新冠病毒施虐,面对新冠疫情,作为一名有着20多年党龄,经历过非典、艾滋病驻村帮扶工作,张洪亮闻令而动,迅速向组织递交了请战书,并向组织表明:“如果有支援武汉的机会,请先考虑我,我是有着21年党龄的老党员,也曾经是一名军人,在部队时多次立功受奖,参加过非典防疫,有着艾滋病村工作和多年急诊工作经历,传染病防治知识比较丰富。”2月4日夜23时接到医院通知后,张洪亮就一句话:“没有问题,随时可以出发,家属也非常支持我。”30分钟内赶到医院,连夜准备防护物质,做好在武汉打硬仗的一切准备。2月5日上午,作为河南省第四批援鄂医疗急救转运队员出征武汉在武汉的45天时间内,共参加急救及转运确诊新冠肺炎患者120余人次,为300名新冠肺炎患者实施了医疗保障任务,受到患者及武汉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的高度好评,圆满完成援鄂任务。个人受到水利部嘉奖一次、“出彩河南人”第二届最美退役军人、2020年度河南省省直好人、河南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联合记功一次等荣誉。所在的河南省第四批援鄂医疗急救转运队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21年初,由于工作的需要,张洪亮同志从病房调整到门诊部工作,岗位的转变,不变的是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7.20郑州市强降雨,院内水位不断上涨,导致门诊一楼大厅卫生间下水管道爆裂,雨水喷涌到门诊一楼大厅,情况紧急,门诊部所有在岗人员将能用上工具全部用上,撸起袖子卷起裤腿就开始从卫生间往外面排水,大家也不管积水什么味道,心中就一个念想,赶紧把喷涌的积水及时清理完,终于,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一楼大厅积水得到及时清理,避免了一号电梯进水,未造成电梯损坏,一楼自助设备及门诊中、西药房未受积水影响,张洪亮和同事一起在医院连续奋战48小时,避免医院财产受到损失。7月30日新冠疫情再次复燃,张洪亮坚守预检分诊一线,完善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科室同事一起把好医院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关卡。每当接到疫情命令时,张洪亮作为一名党员医师总是冲锋在一线,他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疫情面前尽显担当,在不同的岗位书写新的篇章,用他心中的信念和追求,散发着光和热,这正是一名当代优秀医师的最好诠释。


毛利峰,胸外、肿瘤科,副主任医师,任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临床精准诊断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2000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2006到北京协和医院进修基本外科;2009年到症状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肿瘤介入。擅长肺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等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及术后综合治疗。擅长晚期肿瘤及肿瘤术后复发的微创治疗(碘125粒子植入术、射频消融术、肿瘤栓塞化疗术、食管及气管狭窄的支架植入术等。)

 参加工作20余年来,余人相处真诚、热心,工作作风朴实、勤劳、严谨务实。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刻苦钻研,恪守职业道德,凭借熟练的医疗技术,优秀的道德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得到了领导、同行的好评和患者的赞誉。连续多年获得医院的先进个人称号,在2018年我院组织的医疗技术大比武中获得第三名。

一、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在工作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当今社会残酷的竞争事实,知识更新非常快。我们必须抓紧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努力学习,参加院外、院内的各种讲座,努力跟上医学发展的步伐。积极参加各种手术技巧培训班,到上级医院进修,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积极开展新技术及新业务。

二、恪守职责,踏实工作

   作为一名基层医师,肩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严格遵守职责,积极完成本职工作。团结同志、诚恳待人、脚踏实地、忠于职守、勤奋工作,一步一个脚印,认认真真工作,更好的服务员民众,完成一名基层医疗工作者应尽的职责。

三、患者至上,热情服务

   热情接待每一位患者,耐心解释,细致检查,热情服务,用自己精益求精的医疗技术减轻病人痛苦,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同时尽量减少病人的经济负担。避免家庭因病致穷的情况发生。树立自认良好的医德及公众形象。在8月初出现的疫情中,我积极响应医院号召,先后4次参加郑州市组织的核酸检测任务,其中一次是上门检测。发挥不怕苦、不怕累精神。为我市新冠疫情控制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黄河中心医院青年优秀医师


樊垒垒,男,汉族,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心血管内科专业。20186月获主治医师资格先后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进修学习,获得冠脉介入资格证,现从事医院胸痛中心心脏介入工作。2020年当选河南省医学介入专业委员会第一届青委常务委员,2021年当选河南省中医药学会介入心脏病学分会委员。因工作突出获得20182020度医院优秀共产党员2018年度医院优秀个人,2021年获得河南省委组织部抗疫先进个人嘉奖,发表中文核心及国家级期刊共计5篇先后参加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热门诊工作,接诊发热病人百余人,2021年7月底郑州出现特大暴雨造成洪灾,参加医院防汛青年突击队进行救援物资的搬运工作,7月31日一场“德尔塔”病毒阻击战在郑州打响,第一批参加医院组织的60人核酸采样队前往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乡开展核酸检测采样工作,多次进入封控区入户给隔离人群进行鼻咽拭子和口咽拭子双采,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和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勇气与担当。


郭长城,男,2018年毕业于贵州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推动微生物检验的标准化,微生物送检的标准化,加强检验和临床沟通,让临床医生更多的了解检验和微生物工作。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工作中主动担当,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郑州7月20日特大暴雨灾害发生后和妻子一起加入黄河中心医院防汛青年突击队,并加入金水区青年志愿者团队和河南省希望工程志愿者团队,不畏艰险,勇挑重担,任劳任怨,为防汛救灾和群众生活救助贡献了力量。与众多热血青年共同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青春堤坝”。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取消休息第一时间到岗,坚守新冠核酸检测一线,新冠核酸检测团队作为每天离病毒最近的人,不分昼夜,人员倒班机器不停,顺利完成了党组织安排的核酸检测任务。在做好核酸检测工作同时,为院核酸采样队做了多次新冠标本采集技术培训,保证标本采集的规范操作,医院核酸采样队因高尚医德和规范技术受到人民群众好评也被新华社等媒体报道。

疫情当中本人在核酸实验室,妻子加入医院核酸采样队,常常外出采样,留两个孩子在家写作业。老大10岁上四年级了在家照顾7岁多的妹妹,哥哥也感受到了疫情对大家生活的影响和我们为抗击疫情做的努力。他在暑假作文中写道,“因为疫情,爸爸妈妈这段时间特别忙,我们早上起来发现他们已经离开,会给我和妹妹留饭菜在厨房,我们吃完饭写作业,因为不能出去玩写作业累了只能看电视,有时候中午爸爸妈妈也回不来是邻居阿姨或妈妈同事给我们送的饭,我们好想爸爸妈妈,好想让疫情快点结束,如果疫情结束了爸爸妈妈就可以多陪陪我和妹妹了。”

他是医生是父亲、是丈夫、是儿子,但是疫情来临时,他只剩一个身份---医生,要在疫情和人民群众之间筑起一道坚固的屏障。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持生命至上,坚持人民至上,赓续我党光荣传统,践行初心使命,砥砺前行,为人民健康幸福保驾。


杨涛,黄河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是一门对从医者要求十分严格的学科,不仅需要扎实的神经外科理论知识,还需要娴熟的手术操作技能。做为一名神经外科医生,杨涛医生严格要求自己,时刻考虑着如何在现有的成就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任务。为了给黄河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杨涛医生前往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进修,虚心学习,锐意进取,不仅熟知了神经外科多种疾病的基础知识,也熟练地掌握了神经外科的各种前沿技术。在回到医院后,经过调研,杨涛医生促进黄河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与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医联体合作,在脑血管病、功能神经外科、颅脑创伤修复等亚专业专科专治方面成功开展相关业务,使黄河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走上了一条自己的特色之路,在烟雾病、面积痉挛、偏头痛、颅骨修补等疾病的诊治方面获得了省内外医者及患者的认可,取得了相当的口碑,也得到了医院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在2020年,医院创建特色科室的建设中,神经外科获得黄河中心医院神经外科特色科室称号。

神经外科是医院的一份子,作为神经外科主任,杨涛医生深知院荣我荣的道理,对院内的各项工作也尽心尽力,同时参与着黄河中心医院卒中中心、创伤中心的创立,在神经外科人员配备不足的情况下,以身作则,不辞辛劳,在中心的创立中踏实工作,为医院的整体发展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2021年7月30日,郑州新冠疫情突然爆发,疫情就是命令,一线就是战场,杨涛主任负责神经外科疫情防控的工作,一边是科室内二十余名术后患者,一边是抗疫大环境的检测抽调任务,杨涛医生以科室为家,连续三周吃住在科室,严格防控,保证了疫情期间住院患者的安全防护,同时也圆满完成了医院交给的抗疫任务。

“百年华诞同筑梦、医者担当践初心”。在这个医师节,祖国给予了我们医者新的寄语,杨涛医生将牢记这个使命,勇于担当,牢记初心,共筑健康梦,为黄河中心医院神经外科的发展,为人民群众的卫生健康事业,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袁文佳,男,34岁,汉族,硕士研究生学历,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中医内科专业,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6年,6年来我勤勤恳恳、求真务实、认真工作,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我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及专业知识培训,并于2020年被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评选成为中医药创新人才工程(仲景工程)、中医药青苗人才学术继承人之一。

2019年底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此时由于对新冠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发热门诊制度尚不够健全,再加上物资短缺,发热门诊是一个很危险的地方,我立马响应,主动请战,第一批进入发热门诊工作,在发热门诊3个多月的时间里我接诊发热病人近100人,完成核酸采样近800人次,接诊新冠疑似患者4人。我也于2020年8月获得黄河中心医院‘抗疫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21年7月30日,距离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仅10天,郑州,再次拉响疫情警报。7月30日,郑州市二七区发现首例无症状感染者,随后发现郑州市新增多例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一场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再次在郑州打响!7月31日,周六。当日18时45分,接到医院群里通知,郑州市卫生健康委指令,要求医院组织60人的核酸采样队3小时内出发,前往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乡开展核酸检测采样工作。晚20时,我迅速赶回医院集结。经过一夜鏖战,8月1日凌晨5点多我完成800多人次的核酸采样任务。核酸采样工作需要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在这个炎热的三伏天,我每次都是浑身湿透,脸上被口罩压出一道道痕迹,但我从不喊哭、不喊累,我先后6次参加医院核酸采样队,6次共采集核酸样本近3000余人,其中8月11日、8月14日我先后两次被医院抽调进入封控区入户给隔离人群进行鼻咽拭子和口咽拭子双采工作,进入封控区的危险不言而喻,但我没有退缩,每次都是让同组的同事负责消杀工作,我则负责最危险的样本采集工作;两次共采集近10户,30余人。

新冠疫情发生以后医院领导第一时间指示中医科,要充分发挥传统中医药在防治新冠肺炎的优势,紧急制作防新冠茶包,更好的为治黄职工身体健康保驾护航。8月5日第一批新冠肺炎防疫中药茶包制成,至8月29日,我科职工加班加点赶制新冠肺炎防疫中药茶包25000余袋,分别供应给黄委机关、驻郑的黄河设计公司、河南黄河河务局机关、黄科院等单位,较好的完成了院领导交代的任务。

此后本人将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为全民卫生健康事业贡献毕生力量。


 杨威、副主任医师,2021年的七月对于郑州人来说可能是漫长的一个月,7月20号突降暴雨使这个原本应该火热热闹的城市失去了原有的活力7月30号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的出现,让郑州人民如临大敌不仅仅是公众对疫情的关注,更是对自身、家人健康的担忧。可见这次疫情来势之猛,在抗疫这场战争中,因与自身生命安全息息相关,自上而下,没有人敢无动于衷但我的身边仍有着一批人不畏疫情迎难而上,731日,医院召集有关部门和科室部署防控工作,院领导对工作提出要求。全院各岗位立即行动,按照方案和院领导要求,落实相关防控措施,积极配合全员核酸检测工作。

在接到上级指示后,作为科室负责人立即组织康馨病房全体医护人员,按照医院相关部署,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严格做好防控和防护工作,严格执行各项防护制度,明确病区的防护责任,配合院感防控培训,督促全员落实各项防护要求。在收治患者任务调整后,接诊非新冠肺炎患者仍按之前的防护制度落实,保持严格防护不松懈,实行严格的封闭管理,确保了在院治疗的非新冠肺炎老年病患者零感染。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疑似病例及潜伏人数仍有不断增加,康馨病房全体人员从上到下思想行动高度统一。作为科主任及时组织召开会议,制定病房应对冠状病毒的防治策略,并立即形成了康馨病房对住院患者新型冠状病毒再排查制度、陪护和限制探访方案,在我院可以开展核酸检测后,康馨病房对在院患者及每位新入院患者均给予核酸检测,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严防疫情进入病区,造成蔓延,危及体弱患者的生命安全。

带领科室严格执行《新型冠状病毒筛查问卷》以及《新型冠状病毒防范管理制定及应急流程》,为患者及医护提供有效的保障。有制度,更有温度。对患者和陪同人员。给予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知识介绍,包括病毒感染者的一般临床表现、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方式以及预防措施,并明确新冠感染的新形势下,根据医院的规定和要求,康馨病房明细了病房防治流程,具体体现三方面:一、收治新患者制度:收治新入院病人前,首先完善“住院病例新冠调查表”。二、住院患者探访制度: 1、实施一床一陪护制度,并向每床发放陪人证一张,出入凭证;2、为了患者的健康,避免交叉感染,暂缓探视,建议视频探视。特殊时期,不失人文关怀。按照医嘱留陪人陪伴,相对固定陪护家属。3、护理团队会每日为患者及家属检测体温。三、病房环境管理制度:勤消毒勤通风,按照规定实施,保证患者及家属安全。

脱下工作服换上隔离衣,在非常时期带领全科医护人员积极参加院里组织的核酸检测医疗队,时刻准备奔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救治第一线。在南阳新村开展核酸检测的工作那天,白天诊治病人,安排好科室防疫工作后,在得知核酸检测队的同事工作条件艰苦、检测量比较大,甚至有很多的同事来不及吃晚饭也在疲劳作战,自行前往医院负责的核酸采样点,穿上隔离衣替下已经疲劳饥饿的同事,继续工作到凌晨3点,保证核酸采样工作的顺利进行。科室同事在核酸采样工作时,因长时间穿隔离服在酷热的室外工作导致中暑时做为科主任义不容辞的去接替她们的工作,按时完成上级布置的核酸采样工作。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抗疫工作已现曙光。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在院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勇于担当,扎实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配合院党委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李盼,男,中国共产党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黄河中心医院急诊科,住院医师2020年郑州市抗疫工作中,接诊并诊疗多名发热病人,其中1人为新冠确诊病人,成功将患者转往郑州市定点医院获得了2020“河南省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个人嘉奖”的荣誉称号

20217月份在我院疾控科进行疫苗接种保障工作,共诊治6名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人,其中1人为重症病人

720特大暴雨时期与急诊科全体人员投身到洪灾过后的紧急任务中4名高层患者,共爬楼层60余层;接诊诊疗16名病人;并对多名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8月4日接紧急通知需要立即参加郑州市2021郑州抗疫专班的任务,深入疫区,开往郑州岐伯山医院和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对接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港区院区、郑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南院区和郑州市第十六人民医院,对多名新冠确诊病人及密切接触者进行转运,共转运新冠确诊病人20人,其中13人为新冠确诊病人共行使里程近1000公里。

8月14日早上10:59结束郑州抗疫专班的任务11:31出发参加郑州市组织的“8月14商丘急救转运队的任务将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病人分别转往商丘市立医院和睢县中医院,共转运患者30人,医务人员21人,其中5人为重症病人,3名婴幼儿共行使约1600公里一直秉持“爱院,敬业,实干,奉献”的精神出色完成急诊救治工作


姜广亚,男,汉族,36岁,共产党员,2012年7月毕业于郑州大学神经病学专业,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毕业后于黄河中心医院从事临床工作至今,现任主治医师,兼任科室感染控制医师、科室科研秘书,担任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转化医学产业分会第一届委员、中西医结合学会眩晕病分会委员,目前已工作10年,熟练掌握了神经病学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熟悉本专业医疗发展动态及发展趋势,能独自处理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急危重症,目前已独立管理“大面积脑梗、脑干出血、重症感染、感染性休克、气管切开合并呼吸衰竭心力衰竭、重症一氧化碳中毒”等危重患者多例,并取得较好疗效,急诊科、心血管等会诊多次,无医疗差错,疗效显著,病人满意度较高。目前已发表论文十余篇,副主编专著一部,协助完成科室承接科研任务三项。本人热爱祖国,爱岗敬业,廉洁行医,勤奋好学,业务能力强,工作中勇挑重担,一丝不苟,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耐心细致,服务态度好,由于工作积极认真,得到医护及患者一致认可和好评,在2015、2019、2020年医院年度考核中均被评为优秀,2017年被院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作为科室可医院青年骨干,自2016年—2021年连续六年参加黄河防汛抗旱抢险医疗救护队,积极投身防汛一线,汛期坚守岗位,随时待命,承担金水区城市防汛医疗救护和黄河防总办公室指令性医疗救护任务;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中,积极报名参加防疫救治培训,在新冠疫苗接种百日攻坚战中出色完成了医院分配的医疗保障任务。7.20郑州水灾爆发后,坚守工作岗位,积极参与医院抢险救治工作,保障了患者生命财产安全;并利用休息时间参加黄河中心医院青年志愿团队,协助医院和周边黄委社区物质转运等公益工作。作为核酸采样队队员,在我院接到首轮采样任务时即积极报名参加核酸采样,连夜赶往疫情较重二七区开展核酸采样工作,并多次参加后续批次社区核酸采样和重点人群上门核酸采样工作,目前已圆满完成市卫健委派给我院的核酸采样任务。


崔琳,重症医学专业 副主任医师,河南省医院协会重症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第一届呼吸治疗学组委员,郑州市第一届卒中协会理事。2009年4月开始从事重症医学科工作,先后在省内外多家医院进修学习,曾参加全国细菌真菌感染诊治培训、河南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专业岗位培训、呼吸与危重症呼吸治疗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率先在我院开展床旁血液净化治疗多脏器功能损伤、应用床旁超声指导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应用纤支镜和俯卧位治疗重症肺部感染进行肺康复治疗。 擅长各种急危重症抢救和延续性生命支持、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和器官功能支持、各类型休克、脓毒血症、多发伤、复合伤、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各种原因所致的脑功能障碍、持续抽搐状态、急慢性呼吸衰竭、急慢性循环功能衰减、 急慢性肾功能衰减、重症急性胰腺炎、重大手术后的危重病人,严重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调整及治疗。特别在呼吸机的治疗、困难脱机的处理、急性中毒及重症营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国内外杂志发表核心论文十余篇。

孙磊,男,1980年出生,黄河中心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眼科主任。从事眼科临床工作15年,任第三届河南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委员,擅长眼表及眼前节疾病的诊断治疗,擅长复杂性复发性翼状胬肉手术,青光眼手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擅长视神经疾病,视网膜疾病,玻璃体疾病等眼底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2017年10月担任眼科负责人以来,我从严要求自己,逐渐完成了从一名普通眼科医生到科室管理者的转变。在院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各兄弟科室的帮助下,我克服人员紧缺,设备老化等困难,带领眼科医护团队团结一致,迎难而上,短时间内带领科室走出困局,走上正轨。2017年晋升眼科副主任医师,我制定了眼科门诊、会诊、急诊接诊流程,青少年近视防控规范指导等规范标准。2017年作为第一作者,发表文章2篇,收录于中文核心期刊《国际眼科杂志》,2020年作为第一作者发表文章1篇,收录于中文核心期刊《国际眼科杂志》,作为主编,出版专著《眼科临床诊治基础与技巧》。2020年作为黄委会唯一推荐人选,当选河南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第三届委员。

作为科室负责人,我把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患和谐当做科室发展的生命线,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开展,病人已把优质服务放在就医的首位,我要求科室医护人员本着高度的责任心,有效的拉近了医患双方的距离。眼科门诊病人,入院病人及手术例数连年增长。

2018年5月初我们成立了眼科视光部,在此基础上,我们眼科加大了对外宣传力度,开展多次义诊及义务宣教工作,并为青少年屈光不正进行指导治疗,全面落实习总书记对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重要批示及全国卫健委、省卫健委的相关重要指示。三年来眼科多次为黄委会中小学学生进行义务视力筛查、近视防控指导、眼表疾病筛查,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高度赞扬。通过每年6月6日“爱眼日”主题宣传义诊活动,为广大黄委职工和周边社区居民答疑解难,赢得了广泛好评。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我们医务工作者,站在了抗击新冠疫情的最前沿,在黄河中心医院党委发出驰援武汉倡议时,我第一时间写下请战书,不计报酬,无论生死是我对院党委的庄严承诺。疫情初期,作为眼科负责人,我坚决贯彻执行郑州市卫健委和院党委提出各项要求,同时组织科室人员做好眼科急诊接诊的工作。我科5名医护人员24小时随时待命。同时,我积极联系相关企业,在抗疫物资最紧缺的时候,组织接收爱心企业捐赠的护目镜,为我院抗疫一线人员提供眼部防护,为我院抗疫工作助力。随着抗击疫情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复诊接诊成为首要任务,在积极做好防护的同时,我带领眼科医护人员做到保证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同时根据眼科病人特点,创新了工作流程,简化了就诊程序,更好的服务于患者,获得了病人的好评。2021年7月以来,郑州遭受特大内涝灾情和新一轮新冠疫情,灾情和疫情就是命令,在此期间我多次参加了医院组织的核酸采集队伍,不畏酷暑,克服困难,圆满完成了采集任务。

2003年到2021年是我从医18年的人生经历,从“非典”到“新冠”,改变的是我发量的减少和鬓边白发的增多,不变的是一颗悬壶济世的初心。勇于担当,勇于面对,是我践行医学誓言的最好体现。白衣执甲,逆风而行,无怨无悔,华夏安宁!


赵会晓,女,骨科主治医生。2006年到黄河中心医院工作至今,从事医疗工作16年来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刻苦钻研,得到了患者的赞誉,同事的好评。个人情况如下:

一、 立足本职,热情为患者服务。

作为科室专业组长,始终坚持“医者父母心”的原则,在平常工作中,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始终把患者救治质量放在第一位,对待每位病人都能做到认真诊治、耐心沟通,获得病人的广泛好评,有时遇到患者家属不理解时,不厌其烦地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任现职以来无一例医疗纠纷、差错及事故等情况发生。作为一名女性骨科医生,承担工作和家庭的双重角色,付出了更多的辛苦和心血。首先我是一位两个孩子的妈妈,其次我也是一名军人的家属,孩子爸爸是一名现役军人,家里几乎见不到他的身影,两个孩子从小在老家跟奶奶长大,女儿大了之后就经常自己一个人在家,有一次3岁的儿子生病发烧,嘴里一直说:“妈妈,你不去上班,在家陪我,好吗?”看着精神萎靡的儿子,我只能骗他说可以,可自己心里知道,第二天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处理,安排的还有手术...此时,疲惫有之,愧疚有加。“救死扶伤”有时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还要扎扎实实体现在工作中。我们只能选择舍小家顾大家。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做为一名医生,不可能8小时工作制,而是时时刻刻心系患者,待命出征。仁心仁术不是说说就可以做到的,而是许许多多医生一个一个脚印脚踏实地走出来的。

二、 爱岗敬业,时刻听从组织召唤

2020年的春节,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全国按下了暂停键,而我们作为医务工作者,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和院党委领导的指示要求,与时间赛跑、向病毒宣战,迅速进入战时状态。我作为其中一员,第一时间把孩子送回老家,向医院递交《请战书》,申请参加一线,并积极报名参加院发热门诊工作,同时向病人宣传疫情防控方法,为疫情防控工作尽自己一份力量。此时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参加了党支部组织的抗疫卡点堵控活动,圆满完成医院安排的各项任务。2021年7月20日郑州特大暴雨,医院停水停电,晚饭时间到了,我们科室楼层较高,大部分都是行动不便的患者,我们趟过洪水为患者购买食物和饮用水,逐一分发给每一位患者,得到患者、家属及陪护人员的一致好评。2021年7月30日郑州出现多例新冠疫情感染者,我们再次进入战时状态,积极参加全市核酸检测工作,冒着酷暑,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里边的衣服湿了干、干了湿,一坚持就是4、5个小时。特别是封控人员的上门采集,大部分都是老旧小区,没有电梯,我们依然全副武装,背着沉重的防疫物资和采集工具一层一层爬楼梯,上楼后已累的汗流浃背,面屏上一片模糊,爬到住户家门口,先调整呼吸,让头脑清醒一下后才敲门,细心完成采样后,再认真消杀、更换防护服,接着去下一家...一天下来记不清自己爬了多少级楼梯,走了多少单元,采了多少住户,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这就是我们白衣天使的职责。

三、 不断学习,努力使自己进步

作为一名医生,只有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质量,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和尊重;高水平的医疗知识和临床操作,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积累和实践才能实现,因此,在工作中时刻提醒自己加强业务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坚持撰写临床报告和论文,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扩大知识面,应用新的理论技术指导业务工作,理论联系实际,在工作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临床实践过程中积极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治愈了大量病人。结合工作特点共撰写相关专业文章6余篇,撰写专著一部。2020年顺利通过河南省副主任医师职称评审。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和临床工作,使我深入的认识到医生职责的神圣和光荣,坚定了自己为医疗工作奋斗终生的信心和勇气。




黄河中心医院医师最美瞬间


关一伟,男,黄河中心医院耳鼻喉科医师,中共预备党员。2014年参加工作以来,他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恪守着一个医师的职业道德,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新时代医疗卫生职业精神,赢得了患者的赞誉,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一、敬佑生命,坚守防疫一线

大医精诚,仁心仁术。在日常诊疗工作中,他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倾心服务患者,耐心接受他们的反复咨询,不厌其烦的为他们讲解病情和用药方法。24小时值班遇到急诊患者,他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为患者解除病痛,用一颗爱心守护着百姓健康。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主动请战,要求前往一线支援,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参与到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与街道办事处的同时共同组织医院及家属院的疫情防控工作,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参与志愿者服务5次,配合医院工作,在耳鼻喉门诊闭诊期间配合医院开展线上问诊、义诊,其中线上接诊30余次,义诊10余次随时为病人解决相关问题,同时救治耳鼻喉科急重症病人,其中收治急诊病人5人,积极参加疫情期间青年突击队,为黄委职工、离退休人员送医送药。

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卷土重来,作为一名预备党员,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顾家中还有几个月大的孩子要照顾,主动请缨,义无反顾再次冲上疫情防控第一线,不惧危险在高风险地区开展核算采集工作。白衣为甲、逆行出征,在炎炎烈日下,在闷热的防护服下,汗水早已浸湿了衣服,归家已是夜深人静时,但他却还是心系群众,并先后6次深入郑州市不同地区为广大群众采集核酸,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二、钻研医术,提升专业水平

他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全国及省内外举办的各类学术活动、听力培训班、鼻窦解刨学习班等,听取专家学者的学术讲座,始终坚持用新的理论技术指导业务工作,熟练掌握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症的诊治技术,如耳鼻咽喉科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临床检查(psg)及综合治疗;与团队共同完成多台鼻内窥镜下鼻腔、鼻窦的微创手术,熟练掌握耳内窥镜、鼻内窥镜、喉动态镜,纯音听阈测定,声导抗,多频稳态,脑干诱发电位,耳蜗电图等相关听力学的检查与诊断,认真顺利完成本院实习生带教工作

怀救苦之心、做苍生之医。他始终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理念,以年轻人勇于拼搏的热情,用仁心、爱心和真心,守护健康,点亮生命。


殷静静,女,主治医师,中共党员,2008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医学院医学影像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

2011年曾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306医院)磁共振专修磁共振诊断与技术;2014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磁共振科进修磁共振诊断。20097月至今,在本院磁共振室从事磁共振诊断工作,期间曾获得医院年度“工作人员考核优秀”及“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任职期间,具有独立书写及审发报告的能力,负责大量磁共振诊断工作,能够将影像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结合,熟练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诊断经验处理疑难病例具有系统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专业实践能力,磁共振MRI的成像原理及临床应用有深入的了解,熟知本专业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和最新动态,每年均脱产或不脱产参加中华医学会举办的高级别医学影像学术研讨会,积极参网络学习交流活动,熟读各种各期影像相关书籍及杂志,紧跟学术前沿积极开展新技术和新业务,主持并参与本专业科研创新工作

现任“河南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骨肌学组委员”,以及“河南省医学科学普及学会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同时,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及专著多篇,参与编写多项科室安全管理制度、质量控制制度、操作规程、注意事项等文件,均通过上级主管部门认可,并应用于临床工作,效果良好。

2020年,全国新冠肺炎期间,作为一名党员医务工作者,主动参加医院周边家属院辖区的卫生防疫工作,为抗疫工作尽到自己的一份力量2021年,郑州新冠疫情时期,多次参加医院核酸采集队工作,其中包括二七区重点人群上门采集工作,均圆满完成任务。任职本科室宣传员,平时积极向患者普及磁共振专业的基础知识,减轻患者对于未知检查的恐惧,并积极配合做好医院及科室的各项宣传工作。


韩玉宏,女,1987年10月生,中共党员,主治医师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现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工作。为人谦恭低调,对待病人满腔热情。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技术精益求精,耐心接待每一位患者。

2021年5月的一个周末,半夜12点多,接诊一位98岁肺不张老年患者,毫不犹豫垫付医疗费用给患者家属

2020年春节,武汉疫情突然爆发。武汉疫情爆发后,作为一名军嫂,当时正处于哺乳期的她,孩子虽然不到一岁,但毫不犹豫积极主动写了请战书,冲在了疫情防控第一线,坚守发热门诊,测体温、采核酸、视触叩听,废寝忘食

积极参加省地市举办的各种形式的理论学习,提高诊疗水平,用科学理论指导临床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撰写论文数篇发表于国家级、省、地级报刊。同时也积极参加各项义诊,让病人不用来医院排队,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医疗服务。凭着对医学的执着和对生命的尊重和工作努力,我被评为2020年度先进医务工作者,同时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2021年7月底自愿报名加入核酸采样队为了抗击疫情,坚守医院一个月,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里,战斗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检测采样。与此同时,预检分诊、发热门诊筑起了医院的第一道防线,日夜坚守岗位,守卫医院的平安。而留观病房、过渡病房则是一个中转站韩玉宏时常奔波于呼吸科留观病房,应对突发状况。留观病人采取封闭管理,病人吃饭问题也需要解决,常常拿出自己午餐给留观病人,经常主动去医院门口帮病人取外卖。留观病人就给取了个亲切而又让人心疼的外号“拼命三娘”。从医路上的点点滴滴还有很多正是这份对患者的充分信任,让患者也更加信任,这些从医之路更加熠熠生辉!


李亚岭、消化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2007年毕业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学专业,现任河南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青委会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消化分会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消化内镜专委会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委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委员会消化内镜分会委员2014年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进学习ERCP,组建团队独立开展内镜下ERCP相关的四级手术,率先在我院开展四级手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内镜下痔疮的套扎及硬化治疗、内镜逆行性阑尾炎治疗,主要擅长胃肠道疾病及肝胆系统常见病,疑难病的诊治,各种消化内镜检查及镜下治疗,侧重于消化道早癌的诊断及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切除、消化道早癌的EMR/ESD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硬化及套扎治疗、ERCP胆道取石及胆胰恶性肿瘤支架植入、内镜下痔疮硬化及套扎治疗、内镜逆行性阑尾炎治疗等。


王亚东,男,汉族,1988年7月出生,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201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黄河中心医院内科第二党支部组织委员,心血管内科病区医师黄河防汛抗旱抢险医疗救护队队员,郑州市金水区疾控中心新冠疫情防控流调预备队员,先后获得黄河中心医院优秀共产党员黄河中心医院抗疫先进医务工作者、黄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黄委会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一、牢记宗旨践行党员初心使命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王亚东同志心中时刻牢记入党誓言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该同志具有较强的党性观念,言必信行必果,树立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他也能够向周围的先进党员和群众学习,不断的进行自我批评,反思不足、改正缺点,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不畏艰险,坚守疫情第一线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王亚东同志主动请缨、勇担使命,始终奋战在医院、社区、学校、疾控中心等疫情防控第一线。在疫情肆虐时期,他坚守在医院发热门诊第一线40多天,不惧危险,坚持战斗,平均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出色完成医院安排的各项防控任务。根据郑州市中小学复学疫情防控需要,按照上级统一部署,他每天到离家近40公里的郑州市丽水外国语学校协助疫情防控工作,积极帮助学校制定疫情防控措施,学生正式复学后,他24小时驻校留守近一个半月时间,为确保校园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在今年8月郑州疫情出现反复,该同志根据郑州市疫情防控联合指挥部安排参加了金水区重点人群流调溯源、核酸检测、外环境监测等工作,在疫情最紧张的时候连续奋战在抗疫一线近70个小时未曾休息。在面对这次疫情中金水区第一例确诊患者时,更是不怕奉献,勇于偏向虎山行。在复核核酸结果时,该患者开始极度不配合,王亚东同志再酷暑中,身穿防护服,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耐心劝说下终于采集到患者的鼻咽拭子标本,在脱离防护服时,全身犹如水洗,但是该同志仍然没有休息,赶赴下一个任务。

三、勇于担责以服务黄河为己任

该同志入职以来,始终以服务治黄职工为己任,积极响应医院号召,投入治黄服务事业。多次参加并圆满完成黄委会公务员面试招录、河南局新入职员工入职培训的疫情防控及医疗保障任务。作为黄河防汛抢险医疗队员,他对自己高标准高要求,利用空余时间不断进行演练实操,提高自身黄河防汛医疗救治保障能力,按指令完成各项防汛医疗救护任务。同时配合郑州市金水区卫健委及疾控中心,积极参与到郑开马拉松、新郑黄帝祭祖、高考及研究生考试等活动的医疗保障任务今年7·20郑州大雨袭来,该同志在保证病区患者安全的同时,积极加入到医院防汛青年突击队,帮助黄委会受困患病的离退老同志转运至医院救治,为受困家庭搬送生活急需物资。同时参加河南希望工程开展的“抗汛救灾,希望同行”活动中,为防汛救灾奉献自己的力量。

该同志在本职岗位上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时刻发挥模范作用,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时刻“黄河人”的身心健康而努力工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海雨露,女,1992年07月出生,中共党员,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医师。获颅骶椎筋膜整复术、选择性功能动作评估(SFMA)、姿势评估与矫正等国际认证。

主要擅长:1、慢性病人群、老年人群的康复评估;2、颅骶疗法结合针灸治疔失眠、焦虑、偏头痛等疾病;3.熟练运用拮抗松弛术、颅骶椎技术、纠正性训练等现代康复技术对急、慢性肌肉骨骼疼痛患者进行科学、精准、高效的评估与康复治疗,让患者从根源上远离疼痛。

一、爱岗敬业,医德高尚,发挥先锋作用

 作为一名具有8年党龄的党员,能够时刻以一名合格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参加所在党支部的各类学习活动。积极学习政治理论;遵纪守法,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她所在的团队,2013年获2011—2012年度“黄委青年文明号”集体,2015年获2013—2014年度“河南省青年文明号”集体,2020年被命名为“2020年黄委示范性先进班组”。

日常工作中,她恪守医德,精心钻研医术,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立足本职岗位,本着“把工作做的更好”的目标,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用真心服务患者,受到患者及家属的好评。她用自己智慧的双手,改写了无数患者的命运,让数以千计的家庭重新看到希望的曙光。

二、健康义诊,开展科普,支援基层发展

作为一名党员,她积极参加各类公益活动,走进商水县开展义诊,为老百姓解决病痛;参加“黄河青联志愿者服务”活动,深入社区、机关单位等地传播健康知识,演示居家康复技能,服务患者。积极参与创建国家级“青年文明号”集体,积极同全院广大青年员工一起展现职业文明,岗位文明,服务好每位来院患者。并在郑州市物理医学会物理治疗师专业委员会2020学术年会暨第十届嵩山物理治疗论坛进行“针灸结合颅骶疗法治疗失眠的临床应用”的分享与交流,旨在推广传统中医治疗与现代康复新技术的有机融合,为颅骶疗法在河南省内的推广做了自己的贡献。

三、疫情当前,勇于担当,敢于冲锋在前

在团省委号召下,按照黄委团委统一部署,在院党委领导下,2020年2月8日,海雨露正式注册成为疫情防控社区服务青年突击队队员,对周边社区缺药、断药的老人开展送药上门服务。从2月1日起开始为“断药”的老同志“上门送药”。因为疫情形式严峻,她积极协同同事共同建立了“黄医康复科家庭自我康复指导咨询微信群”,为患者居家隔离期间的自我康复治疗提供详细的咨询指导服务,同时结合"健康黄河人”“家庭自我锻炼咨询指导群”和各单位健康服务微信群发布新冠肺炎防控知识100余条,咨询答复8000余人次。黄河康复家公共号累计发送疫情防控和科普文章59篇,累计阅读量5675次受益人群1000余人。黄河康复家抖音账户累计发送科普视频61部累计播放量4732次,受益人群1000余人。

2021年7月30日起面对疫情海雨露自愿加入核酸检测采样队,到今天为止,己参与了六次的一线采样工作,完成了近万人的采样工作。

 四、社区防控,认真排查,筑牢防线

积极加入到祭城镇办事处八里庙社区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伍中,她佩戴口罩、党员志愿者袖套,在调休的日子早早来到社区门口对人员进行咨询登记和体温检测。做到责任到位、宣传到位,受到周边居民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好评,在这场严峻的疫情斗争中,她始终坚守一线,与社区工作人员合力,协助社区人员做好筛查防控工作,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刘彩霞,汉族20046毕业于郑州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大学本科,获学士学位。

20042006年在黄委会黄河中心医院各科室轮转,自2006年一直从事内科专业至今2005年获得执业医师资格,20155月获主治医师资格2020年获得副主任医师资格2008年响应水利部黄委会号召参加5.12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工作,在抗震救灾工作中,不畏艰险,无私奉献,圆满完成医疗、防疫任务,被授予抗震救灾三八红旗手称号、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并获得黄委会表彰。20154月到201510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CCU进修年。因工作突出在2015年、2016年、2017年医院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先进个人)2016年被评为优质服务标兵2020年积极响应医院及科室响应,积极要求参加抗击新冠肺炎防疫任务。2021年郑州出现内涝疫情,处于公休期间积极要求上岗,后期积极参加郑州全民及隔离人员核酸采集工作,在抗疫工作中任劳任怨、不畏酷热完成采集工作,并得到领导及同时好评。

英语,能听、说英文日常用语,能借助工具书对专业英文资料进行翻译,2016年通过了全国职称英语考试,获得英语A级合格证书。

从事工作以来,不断加强对本专业基础理论与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将其与临床工作实践相结合,能够熟练地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处理临床疑难问题。积极参加临床介入工作,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冠脉造影术及冠脉支架植入术。在国内公开刊物发表多篇论文


刘妍,麻醉科主治医师,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麻醉学专业。从事临床麻醉工作已有17年,在这17个年头里,我经常被身边优秀前辈们的精湛技术和高尚品格感染。看着一个个患者恢复健康,我会发自肺腑的感到欣慰。我越来越热爱这份工作,立志要做一名好医生。践行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关心患者,做一名有温度的医生。

一、我的医院--温暖的家

黄河中心医院是国家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20年被评为河南省抗击新冠疫情先进集体。我于2013年进入黄河中心医院麻醉科手术室这个大家庭,良好的工作平台和科室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励着我不断的进步。医院“爱院、敬业、实干、奉献”的理念,敦促我在工作中脚踏实地,服务于患者。

二、在不断学习中增强能力

2019年3月在科室人员短缺的情况下,在科主任和同事们的支持下,我有幸来到北京协和医院进修学习。在那里我看到了最规范的临床操作,最先进的管理理念,最有温度的人文关怀和像艺术一样的麻醉。半年的时间,跟着一群专业知识扎实,临床经验丰富,医德高尚的老师们,耳濡目染,让我立志要做一名好医生,把在协和学到的知识和理念,带回到自己的工作中。

三、切实关心患者

临床麻醉工作对麻醉医生而言是最接近患者的,也应该是最有温度的。手术患者在麻醉后失去了意识,同时身体失去了保护反射,对自己没有任何保护能力,身体如初生婴孩,脆弱无比,因此麻醉医生就成为患者的守护神,心电监测、麻醉深度监测,肌松监测···为他们建起身体最后一道防线。然而守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只是我们工作的最基础的部分,一名好的医生不仅是减轻患者的痛苦,延长患者的生命,还要在战胜疾病的道路上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疾病观,与患者在一起,让患者不孤单,不冰冷。

记得有一位神经外科的患者面肌痉挛,行血管减压的手术。手术很顺利,麻醉苏醒也很平稳。但是患者醒后情绪却不太好,我便安慰了他几句,告诉他手术很成功,好好配合治疗会很快出院。回到病房,从患者妻子那里,我知道了他们家里发生了一些变故,前不久他们的孩子出车祸不在了,孩子爸爸一直抗拒治疗自己的病,这次是被家人劝说硬拉着过来治疗的。我听了以后紧紧的拥抱了患者的妻子,告诉她一切都会好起来的···那一刻,我像朋友一样拥抱着她,希望能给到她些许温暖和鼓励。

四、医者担当,不忘初心

2021年对河南来说是灾难的一年,7.20暴雨后,又经历了新冠疫情的蔓延。在这个特殊时期,医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我觉得应该做些事情。7月底,新冠疫情爆发后,我和我的同事身穿白色盔甲投入到郑州市全民核酸采样工作中。8.19是中国第四届医师节,这个医师节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节日。我们在第四轮核酸采样工作中,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医师节。在核酸采样的工作中,我被身边优秀的同事激励着,被疫情防护志愿者感动着,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是我们践行初心的行动。采样社区居民给予我们的关心和肯定更加坚定了我这种信念。


逯瑞,汉族,河南巩义人,中国共产党党员20137月参加工作,郑州大学神经病学专业毕业,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黄河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另取得国家⼼理治疗师中级资格证书、河南省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合格证书主要从事神经内科疾病的临床诊疗工作,重点关注方向为脑血管病及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河南省康复医学会神经精神疾病分会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睡眠分会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头痛分会委员、中国卒中学会会员、红⼿环志愿者协会会员。主持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项⽬课题⼀项,参加“⼗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分中心研究一项。

一、医者,爱岗敬业

面对疫情,从个人而言,谁都希望避而远之。但是,作为一名医生,从不敢忘记从医者的誓言和初心,心存敬畏,持之以恒。

2021年7月13日接到了爸爸打来的电话,81岁的爷爷突发脑出血住院了,想让我请假回家看看爷爷。考虑到科室危重患者多,值班人员少,几乎隔两天值一个24小时班,连轴转大家都比较辛苦,想想还是等忙完这一阵子就回家看看爷爷。2021年7月20日,郑州突降大暴雨,洪水如猛兽一般肆虐而来,8月新冠病毒强势袭来,“涝”“疫”结合,郑州雪上加霜。我所居住的小区位于京广路街道,既是7月大暴雨洪灾最严重的区域,也是郑州疫情的重灾区。8月3日,郑州市11号通告划分的封控区离我家仅有一路之隔,为了不影响工作8月4日我住到了单位,8月5日上午8:30接到社区通知小区封控管理了。因爱人出差在外地无法赶回,只剩下两个老人和两个小孩儿留在家里居家隔离,我开始了一个月吃住在单元的抗疫生活。”放心上班去吧,家里交给我们“,“家里挺好的,不用操心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父母公婆及亲人们的鼓励与支持;医师节那天,也收到了很多患者及朋友发来的微信或短信问候,”逯医生辛苦了”,“保护好自己”,”我们支持你“,这些暖心的话语就是动力。疫情期间既要”管“,又要”防“,危重患者的管理更是比平时流程严谨复杂,最值得一提的是那个80多岁的大面积脑梗、股骨颈骨折合并重症肺炎、血小板危急值20的老奶奶,经过我们一个月的精心治疗,已经由刚入院的昏迷状态转为清醒,各项指标明显好转,可以简单跟家人沟通了,看到这些改变,做为医务人员再累再辛苦都是欣慰的。

二、医者,仁爱奉献

与病毒抢时间,疫情就是命令,危难时刻,有太多的医护人员舍小家为大家、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不畏生死、冲锋在前,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

而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值班管理病人,下夜班休息时间报名核酸队,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在烈日炎炎下为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核酸采样,虽然辛苦但是心里是甜的,早一天战胜疫情就意味着早一天回家见到亲人。8月7日参加了二七区重点人群的全员核酸采集任务,被分配的小区恰好是隔壁小区,这是自封控以来离家最近的一次,却只能”过家门而不入“。8月21日是孩子4岁的生日,听着电话里孩子奶声奶气的声音,”妈妈怎么还不回家呀“,瞬间泪奔了。孩子,等疫情结束了,我们一家人一定好好吃一顿团圆饭,妈妈一定好好陪陪你说说话;等疫情结束了,一定回家看看爷爷。

三、医者,坚定信念

8月28日中午12点,终于等到了郑州市全部解除封控的通知,我终于可以回家了,心潮澎湃,一瞬间热泪盈眶。更加坚定了自己献身医疗事业的信念!是的,学医辛苦八年,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并且很多时候不能兼顾家庭,不能尽到为人子女为人父母的责任,于家庭于亲人是愧疚的,但是无妨,学医可以救死扶伤、护佑生命,这是一件有价值的事情,那点成就感已足以支撑我们前行,不学医我才会后悔一辈子吧!


于超杰,骨科,住院医师,获得医院先进个人,2021年优秀共产党员证书;省团委颁发的2021“抗汛救灾 希望同行”紧急行动志愿者证书;金水区共青团颁发的郑州市金水区青年志愿服务纪念证书;管城区颁发的管城回族区防汛青年志愿服务纪念证书、抗疫青年志愿服务纪念证书等。

2021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纪年,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和“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这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在人类社会进步史上,都是一个重要里程碑,一个新坐标。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医务工作者,一名生活在郑州的青年人更是注定了这也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

7.20突如其来的大暴雨打乱了郑州人民的生活,停水停电,积水过膝,导致生活物资缺乏,科室病人饮食无法解决,科主任李继忠当机立断,让陈素格护士长带领年轻骨干外出采购,我作为科室大夫在刚值完24小时夜班的情况下,得到命令立即行动,淌着过膝的积水,冒着倾盆大雨跑遍周边五六家店面为住院患者购买面包、矿泉水,方便面等物品,为病患解决了没有着落的晚餐。

为应对暴雨带来的诸多问题,参加医院防汛青年突击队,协助急诊科转运病人;为顺河路附近居住,行动不便的黄委离退休职工提供取送药服务。因暴雨我院120中心出诊任务暴增,停电小区电梯无法使用,急诊科需要支援,我作为第一梯队突击队员随车出诊,到患者家中是发现一位呼吸道异物的老者,作为一名曾在急诊科实习过一年多的大夫,一名共产党员,我不惧危险,协助急诊大夫为老者处理呼吸道异物,把手指深入老者口中清理异物,最后患者病人稳定了,于超杰医师的手指却被咬破了。刚回到医院,急诊120就又接到出诊指令,第二梯队出诊未归,顾不上手指外伤的我又随队出诊。

暴雨后的郑州大面积停水停电,黄科院高层已经断水断电两天,黄河医院青年突击队再行动为离退休老干部送水,作为一名党员突击队员发扬有担当,勇于奉献精神,同队员一起先后爬楼为26,22层黄委老干部送去了重达30L的生活用水。当晚又参与明珠集团为医院捐赠两批九百件矿泉水的卸水工作,等两批矿泉水卸完后已经深夜十点,此时看到金水志愿群里省团委中青大厦作为物资中转点有物资要发往受灾更重的新乡,鹤壁等地,顾不上没吃晚饭,就和同事自发前往装卸物资,直到凌晨因运送车辆缺乏,才离开物资装卸点。第二天六点刚一下班,看到新乡卫辉等地水患进一步加重,仍需志愿者装卸物资再次自发前往中青大厦搬运物资。

各小区在外部救援下也积极组织自救,青年志愿者帮助黄科院地下室清污去障,作为保障保障医师接到社区保障任务后放弃周末休息,骑车从家赶往保障点参加保障工作,一直坚持在没电闷热的社区门诊直到清障结束。

暴雨过后又遇大疫,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医院号召核酸采样队员积极备战,打赢抗疫这场攻坚战,作为曾在发热门诊工作过2个月的采样队员在郑州这次疫情爆发以来先后8次随核酸采样队出征检测,在医院利用检测空档时间组织院内全体人员再次进行穿脱防护服培训和考核,配合医务处帮助大家查找不足,完成穿脱防护服的考核任务,保证每一位将要出征的采集人员培训合格。8次检测任务中,在南阳新村农业路小学检测点我和张晓大夫,我们这对党员搭档连续工作12小时,只利用晚饭和系统故障期间休息了一个小时;在中方园入户采集时,作为带队小组长选择户数最多、楼层最高的任务,因我们组出色完成任务。在出去核酸检测任务的间隙,我还多次参加院内自检的登记工作,一次又一次的随队奔赴核酸检测现场,履行着一名医务人员的职责,一名青年人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