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动态 > 医院新闻 >

新闻动态

战“疫”玫瑰

发布时间:2020-03-09 19:40


战“疫”玫瑰

——致敬“三八”国际妇女节最美的巾帼奋斗者




3月8日,“三八妇女节”。


河南省援鄂医疗急救转运队驻地。


娇小张凤英身着蓝色的长袍,戴着蓝色的帽子、蓝色的口罩,身背喷雾器手持喷雾枪进行一日两次的消杀工作,为驻地整个队伍的质控院感督察监督工作紧张地忙碌着。



战“疫”一线的“三八”节


今天,是第110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也是河南省援鄂医疗急救转运队到武汉执行急救转运任务的第三十三天。


张凤英战“疫”一线的“三八”节就这样开始。

每次消杀结束,身高160厘米体重54千克背负30斤重的药桶的她,早已是满脸汗水、衣服浸湿、双肩勒出深深的印痕……


16时45分,记者连线张凤英护士长。此刻,她正在对出诊执行转运任务的队员进行严格的防护安全检查,监督急救车的消毒工作。

最近几天,运转队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当地搬空医院,把新冠肺炎病人安全地转运到火神山、雷神山或者几个大的定点医院。这样腾出来的医院经过消毒后可以开始正常应诊,收治普通病人。面对艰巨的转运任务,河南省援鄂医疗急救转运队的组织能力让人再度吃惊,出任务又快又有秩序。“武汉的同行对咱河南的评价可高了,我们已经协助当地腾出来3家医院、两个方舱,特有成就感。”张凤英自豪地说。


1个月前,也是8日,张凤英所在的小团队——黄河中心医院援鄂医疗急救转运队,经过紧张的安全培训,执行首次任务,转运确诊患者到火神山医院。


30多天来,无论寒暖还是雨雪,转运队已经转运了近2000名患者。其中,有轻症的、也有重症的;有年轻的,也有耄耋之年的;有行动自如的,也有只能依靠轮椅担架的;有普通患者,也有特殊人群。患者视队员为依靠,大家也把患者视为亲人。



亲切地“消老师”


根据转运队的任务分工,张凤英和来自兄弟单位的卢静如、邵颖影负责驻地整个队伍的质控院感督察监督工作。3名柔弱的女战士充分发挥女性特有的细心和耐心,在工作中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严格做好每一次的清洁和消毒工作,为全队80余名队友筑起了一道坚固保护屏障,最大程度降低队员们被感染的风险。每天,她们起得最早,睡得最晚。队员们亲切地称她们为“消老师”。


 “我们负责防护用品的穿脱培训,出车前检查防护用品穿的是否到位;出车结束后对个人全方位用75℅酒精喷洒消杀;回驻地提醒大家做好个人防护;一天两次对楼道进行消杀;队员日常体温监控、队员防护质量检查等工作。”张凤英说。


在武汉的这些日子,队员们会时常看到背着30斤药桶的瘦弱身影在楼道里进行消杀。每天,这些瘦弱的身影会及时出现在每个房间,为队员测量体温。出任务前,她们会仔细检查出诊人员的防护用品是否合格,有没有暴露的地方,会慎重地在每名出诊人员右肩处写下“检”字,会一遍遍在检查的同时不厌其烦地对每一个人讲“现场接触病人后手不能乱摸,特别是面部,回来脱防护服时污染的手不能碰清洁面。摘一样物品洗一次手,多洗手不错的。自己觉得手污染时,要立即停止手里的动作,再洗手。”出诊时,她们会根据需要随时与大家沟通防护细节。转运任务艰巨时,在确保大家安全操作熟练后,她们会争着出诊,执行转运任务,分担队友的压力。


 “每次出诊回来,无论多晚,在消毒区,我们都能看到感控人员的身影,那时候觉得心里特踏实,有了回家的感觉。”一名队员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其实对张凤英她们来说,也是一样,不等到最后一辆车、最后一名队员安全返回,安心收工是不可能的事。“无论多晚,只要需要,我们一直都在。”是3名负责感控工作的女战士的承诺。



特殊的节日,特殊的礼物


这个特殊时期的节日,张凤英很开心。


不仅为武汉战  “疫”贡献力量,而且收到了特殊的礼物——医院专门为奋斗在一线的女职工制作的短视频。在短视频里,张凤英看到了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即便隔着厚重的防护服、起雾的护目镜、浅蓝色的口罩,张凤英还是能准确地辨别正在忙碌的每一个身影,叫出每一个人的名字。在黄河中心医院预检分诊台、发热门诊、留观病房等战“疫”一线的女战士们,也像她一样,没有调休、没有放松,而是依然坚守、依然忙碌。这些奋斗在战“疫”一线的平凡女性,用实际行动诠释勇敢逆行的“铿锵玫瑰”。